这几天汽车圈可是热闹,原因是特斯拉又开始挥舞那把带有韭腥味儿的镰刀了。热销车型Model3和ModelY在24日大幅降价,最高降价幅度3.7万元。
这可引爆了24日前买车的那批车主的心理防线,昨天刚买车,今天就跌了3万多块?这些钱不是白送出去了?
于是车主们纷纷自嘲自己是韭菜和大冤种,在各大媒体上发文诉苦,甚至有的直接去4S店门口拉横幅讨说法。
特斯拉这个牌子确实让人又爱又恨。说起营销,广告预算几乎为0不说,它也不是第一次在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降价背刺车主了;说起产品,先进技术没得说,但毛坯一样的内饰总是令人诟病,还时不时出现一个刹车失灵的新闻引发负面舆论。
就这么一个牌子,却总是站在新能源食物链的最顶端。国内汽车行业9月销量趋势ModelY霸榜第一,碾压一众品牌。
既然负面这么多,那特斯拉为什么还是这么火?
原因就在于,特斯拉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里面真正能做到产品和品牌同时兼具的牌子。
我们可以先从产品这一方向上看。是不是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什么先进的、无可取代的技术,导致了他成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技术型车企呢?
前几年确实可以这样说,毕竟在新能源车刚起步的时代,特斯拉在续航里程、性能以及软件交互上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但就现在而言,国产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完全可以追赶特斯拉,甚至像比亚迪这样的车企在某些领域还超过了特斯拉,而且卖的还更便宜。那为什么销量还超不过?
答案就在于“特斯拉”这三个字,也就是品牌。
特斯拉这个企业其实很拼,它从一开始就把品牌定位得很高端,把品牌的规划放得很长远。
它从高端车型入手,每年顶着巨大的生产压力疯狂烧钱研发,高端的人设是打造成功了,但由于产能不足每年亏损,光债务就是天文数字,甚至一度把特斯拉逼到了悬崖边上。
不过最终还是与上海合作打造超级工厂,Model3量产才拯救了这一企业。在那之后,一个同时拥有高端定位和产品质量的新能源品牌由此诞生了,其毛利率达到了令人垂涎的27.9%!
后来新兴的蔚来也学特斯拉的发展模式,从高端车型出发亏本卖车,还搞了个ES9去参加比赛刷新了圈速纪录,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只不过在国内的环境里,国产能否可以和高端划等号还需要打一个问号。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就发过这样的感叹:
“大部分人还没搞明白特斯拉到底怎么赢的。比续航、比智能、比性价,这三个已经都赢了也没改变任何结果。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知道特斯拉赢在哪里,因为赢的原因太初级了,没那么光鲜,反而被忽视了。”
足以看见国内造车新势力有多么无奈。
有人就问了,国产品牌既然不行,那传统的德系豪华品牌BBA也有新能源,品牌力更强,为什么打不过特斯拉?
原因在于德系新能源的产品力实在是太差了。
在油车领域,欧美日这些国家吃了工业革命的红利几乎垄断了整个汽车市场。而新能源汽车和和油车虽然都是汽车,但技术的侧重方向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了欧洲和日本在新能源领域没什么技术红利了。
实际上,和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一样,在新能源赛道上也只有中美两个玩家。
而德系车还需要重新研发这一技术,目前造出的新能源车续航差、油车属性过重,一直还被吐槽“油改电”,属于是空有品牌,没有产品力。
不过,我们可以大胆预言:如果有一天BBA的产品技术能追赶到行业内的及格水平,在国内还是会拉升销量。没办法,毕竟人家有品牌红利。
另外,特斯拉的成功还有一点值得被提到,那就是营销。
有人就纳闷了,不是说特斯拉的广告费几乎为0吗?为什么还要提营销?
那是因为特斯拉的营销重点就没放在汽车上,而是放在了整个企业和马斯克的个人IP上,这一点和早期的苹果比较像。
虽然特斯拉整个企业汽车营收占比达到了83%,但它从不标榜自己是一个汽车公司,而是一个科技公司。
他们不会宣传自己的车,而是大幅宣传自己的清洁能源技术和诸如火箭推进技术这样的高端科技。比如还未上市的特斯拉roadster就可装火箭推进器,破百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1秒,碾压一众超级跑车。
虽然没有明说,但也变相告诉了股东和车主们,我们跟他们不一样,我们不是汽车组装厂,我们的目标是全方位的科技蓝海。
于是,一个个大饼和技术展示把特斯拉的股价和品牌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外,马斯克这个人也很有意思。他的个人影响力巨大,打造出了一种为人类追逐梦想、真性情的人设,以至于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一大批崇拜者,前一阵子还因为收购推特刷足了一大波好感。
虽然经常满嘴跑火车,但他的每一句话却都能引起知乎的轰动。如果有一天时运不济,可能就会如同国内的罗永浩一样,个人魅力再次成为他翻盘的资本吧。
聚焦营销知识,助力企业推广。这里是珍岛集团出品的一站式智能营销工具和管理平台 @Marketingforce,欢迎点赞、关注。